更新日期:2010/05/14 17:27 【記者萬博超/台北報導】

當媽媽的人大都了解餵母乳的好處,卻常因乳房發炎腫脹等不適感而中斷。北市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指出,現代婦女忙碌壓力大,一旦面臨哺乳時乳房腫脹或乳腺炎及奶水不足等問題,常提早放棄,此時可藉中藥及穴位按摩來改善不適,提升母乳哺育率。

廖麗蘭指出,產後的乳房腫脹與乳腺炎常讓媽媽放棄哺乳,大約1/5的哺乳媽媽在產後半年內曾發生乳腺炎,當乳房腫脹到一個程度時,皮膚非常緊繃,寶寶會變得更加不容易含住乳房,乳房腫脹如果沒有適時處理,也可能造成局部阻塞,甚或腫脹發炎(乳腺炎);另外,台灣母乳哺育率低落的原因,主要由於母親奶水分泌不足、職業關係、身體不適等問題。 

廖麗蘭表示,乳房腫脹在產前產後乳房護理使用按摩、熱敷及寶寶吸吮,的確可以減少乳脹症狀,但有些產婦由於體質因素或產後情緒鬱悶,使肝經氣機鬱結,使用上述方法仍無法完全解決乳房漲痛不適,而影響哺乳意願及哺餵母乳不適的感覺;產後媽媽氣血耗損,加上哺餵母乳讓母親氣血不足,常會使哺乳媽咪產生腰背酸痛、媽媽手及乳汁不足的現象,上述兩種情況,常會使有意願哺乳的媽咪心有餘而力不足,因此中斷哺乳,此時可由中醫師針對個別狀況,開予中藥,提供穴位按摩的方法來改善不適。

廖麗蘭指出,中醫認為氣不通暢,常引發產婦乳脹、發炎;在經絡學的觀念中屬肝經,對於肝氣不順引起的乳漲,可使用具有通氣作用的藥方改善症狀,例如柴胡、青皮、赤芍、蒲公英、夏枯草、路路通、川芎、當歸等,適合產後乳房腫漲、乳腺發炎、產後情緒鬱悶、胸悶的患者。

如果乳汁不足,則需溫補氣血,常用藥才有山藥、白朮、當歸、熟地、麥門冬、杜仲、香附、通草,對於產後氣血不足所產生的頭暈、腰背酸痛、手酸痛、乳汁不足,藉由健脾胃補氣血,增加乳量及濡養強化筋骨。

由於婦女對於哺乳資訊有所需求,廖麗蘭進一步指出,聯合醫院也推出公衛計劃,6月5日起在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,由婦科群醫師推動中醫哺乳養生計劃,設計八堂課免費課程;內容包含如何正確坐好月子、如何增加乳汁、哺乳飲食、乳漲困惱的處理、認識常見的乳房疾病、產後如何紓壓、產後如何豐胸、以及產後如何使用八段錦恢復苗條身材等相關議題。運用團體衛教及個案經驗分享、中醫養生及體質調理的觀念,來幫助產後婦女獲得支持與健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營養師 的頭像
    營養師

    石頭魚減肥法® ~營養師小世界

    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