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辣.jpg 

 

 

常常聽到朋友說炒菜、煮湯時不要加味精,味精總是讓我覺得口渴、心悸、腸胃不適、頭痛、頸部僵硬及味覺麻痺等症狀,味精總是有對健康負面的說法,但是,你的味精的烹調方式對嗎?是不是都是味精導致這些症狀?你是不是會覺得在健康及美食常陷於兩難?

味精的化學名稱是『麩胺酸鈉』,麩胺酸是一種胺基酸,適量食用並沒有危害的,但是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,不當使用味精,可能會引起不適的症狀,西方人把他稱之為『中國餐館症候群』,所以在使用味精之前,可以先有他一些烹調方式及健康認知。

味精對健康的好處?

以前的味精大多由玉米、大米、小麥、麵筋、澱粉等原料經過發酵分解,再結晶而成。後來日本一些由鲣魚、海帶、香菇提煉而成的味精產品,而台灣也開始有相關味精產品了。

味精主要的化學成分是『麩胺酸鈉』,麩胺酸鈉是一種胺基酸,而鈉是一種電解質,兩者成分本來就存在人體中,而人體中14%-17%都是蛋白質,人體的麩胺酸鈉含量在20%左右,適量的使用味精,除了可提高菜餚的鮮味之外,還可改善大腦血液循環,增加人的腦力等方面都有好處。

味精造成「中國餐館症候群」?

雖然味精成分對人體是無害的,但是在菜餚中加入過量的味精,但攝取過量會有副作用。味精主要成分「麩胺酸鈉」在消化分解中會分解出麩胺酸,在腦組織中經過酶催化作用,會轉變成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,當味精食用過量,神經性傳導物質會使人體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,而出現暈眩、頭痛、肌肉痙攣等相關症狀;對味經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會覺得關節酸痛及肌肉無力。

當食用過量味精,超過人體的代謝能力時,還會導致血液中麩胺酸量增加,抑制鈣、鎂及銅等礦物質的吸收。麩胺酸還會與血液中的鋅結合,形成麩胺酸鋅排出體外,導致人體鋅的缺乏。味精吃多了,還會出現口渴症狀,這是因為味精含有鈉。

中國菜總是喜歡加太多的味精,吃了之後出現症狀,西方把這些情況稱為「中國餐館症候群」(Chinese Restaurant Syndrome)

如何避免味精造成中國餐管症候群?

    用鹹不用甜~味精的鮮味只會在鹹味的菜餚才能被提味出來,所以甜味食品不適合放味精,還會產生異味,讓人吃起來不舒服。

     做菜快起鍋時放~味精在80~100℃時易溶解而發揮其鮮味作用,超過150℃會形成焦麩胺酸鈉,而造成毒性。

     應少量食用~每天不超過5克。

     鮮味別再放~有些食物本身具有鮮味,如雞肉、魚肉及海鮮等,就不需要放味精了。

 

味精營養成分

 

嬰兒食品中味精過多會影響血液中鋅的利用,所以嬰兒食品最好不用食用味精,避免影響發育。

 

 

  味精.jpg高纖味精.jpg

每1克味精 傳統味精 高鮮味精
熱量 4大卡 4大卡
蛋白質 1公克 1公克
脂肪 0公克 0公克
碳水化合物 0公克 0公克
122毫克 199毫克

注意鈉含量

食用過量味精常出現口渴症狀,主要是因為味精含有鈉,每5克味精就相當於1.5克鹽,如果又加上炒菜用鹽量多,會造成血液中鈉含量增加,自然會出現口渴症狀,拼命想喝水。當攝取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。

對於需要限制鹽份攝取的病人應該少吃味精,例如高血壓、腎臟病功能差及水腫病人。

 

嬰兒應避免食用味精

 

 

蒸、煮、急火快炒的菜不宜先放味精,儘量可在起鍋前再味精,也避免已加入味精的菜餚重複性加熱以及避免過用食用,這樣才能減少中國餐館症候群。

這禮拜周末吃飯後一直覺得好渴~但是餐餐在外很難去改變現況,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可以改善大家對味精的烹調方式。

 

 

如果你覺得這篇不錯,就幫我推推吧,希望可以讓大家有健康的觀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