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11/03/25 00:27 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
糖尿病通常會產生多飲、多食、多尿等三多的情形。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謝文哲表示,這種病症在中醫類似於消渴病,又分上消、中消、下消等三消,患者通常出現體重減輕、容易感到疲倦、四肢發麻、視力模糊、傷口不容易癒合,不過,臨床上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如此,甚至有的患者並沒有不適的情形發生。

消渴病在古籍《中藏經》就有記載:「消渴者,因冒風衝熱,饑飽失節,飲酒過量,嗜慾頻傷,或餌金石,久而積成,使之然也。」意思是說,消渴病患者常因飲食不當、飲酒、縱慾或過服熱藥等因素所造成,但這種病症最令人憂心的是在於併發症上。

謝醫師指出,若是急性併發症者,通常產生低血糖情形,患者往往由初期噁心、冒冷汗、發抖、頭暈等症狀,演變到最後可能出現抽筋、昏迷等嚴重情形,若是慢性併發症者,常有尿毒症、心臟病變、高血壓導致中風、眼睛病變造成失明及神經系統病變等,因此,不管是急性或慢性併發症,都會令人感到害怕。

謝文哲醫師進一步指出,治療上,傳統中醫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體質、病程長短、臨床表現等情形對症用藥,如果是初期體力還可以的患者,常見燥熱陰虛型,例如有口渴喜歡喝水的症狀,若遷延多日就可能陰虛走向陽虛,譬如出現形寒肢冷、浮腫、少尿、面腫等症狀,用藥上,兩者並不同。

除此之外,糖尿病中後期如果久治不癒,患者常見瘀血內阻型,可以合併使用活血化瘀等治法來減緩糖尿病變,或是患者也可採用中醫、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,來避免出現併發症。

糖尿病在古代早有記載,連保健方式也有所描述。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謝文哲表示,例如古籍《外台秘要》提到「消渴病人,不宜飲飽食便臥,經日久坐,欲小勞,但莫久勞疲極,亦不能強所不理耳。」意思是說患者要有適當飲食及良好的運動習慣,但不可讓自己太過勞累,尤其飯後要多散步。

醫師指出,尤其在飲食上,糖尿病患者應著重營養平衡、食物量分布平均、攝取優質蛋白食品、常吃高纖維食物、飲食宜定時、盡量少攝取鹽、限制脂肪食物、限制糖類飲食,以及多吃青嫩南瓜、空心菜、胡蘿蔔、番石榴、黃鱔、苦瓜、芹菜、黑芝麻、柚子、大蒜等食物,對防治糖尿病將很有幫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